今天给各位分享linux内存映射怎么样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内存映射有什么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Linux I/O内存静态映射?
在将Linux移植到目标电路板的过程中,有得会建立外设IO内存物理地址到虚拟地址的静态映射,这个映射通过在与电路板对应的map_desc结构体数组中添加新的成员来完成。iotable_init()是最终建立页映射的函数,它通过ACHINE_START、MACHINE_END宏赋值给电路板的map_io())函数。将Linux操作系统移植到特定平台上,MACHINE_START(或者DT_MACHINE_START)、MACHINE_END宏之间的定义针对特定电路板而设计,其中的map_io ()成员函数完成IO内存的静态映射。在一个已经移植好操作系统的内核中,驱动工程师可以对非常规内存区域的IO内存(外设控制器寄存器、MCU内部集成的外设控制器寄存器等)依照电路板的资源使用情况添加到map_desc数组中,但是目前该方法已经不值得推荐。
Cache和DMA本身似乎是两个毫不相关的事物。Cache被用作CPU针对内存的缓存,利用程序的空间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原理,达到较高的命中率,从而避免CPU每次都必须要与相对慢速的内存交互数据来提高数据的访问速率。DMA可以作为内存与外设之间传输数据的方式,在这种传输方式之下,数据并不需要经过CPU中转。
假设DMA针对内存的目的地址与Cache缓存的对象没有重叠区域,DMA和Cache之间将相安无事。但是,如果DMA的目的地址与Cache所缓存的内存地址访问有重叠,经过DMA操作,与Cache缓存对应的内存中的数据已经被修改,而CPU本身并不知道,它仍然认为Cache中的数据就是内存中的数据,那在以后访问Cache映射的内存时,它仍然使用陈旧的Cache数据。这样就会发生Cache与内存之间数据“不一致性”的错误。
2、Linux将设备地址映射到用户空间内存映射与VMA?
一般情况下,用户空间是不可能也不应该直接访问设备的,但是,设备驱动程序中可实现mmap ()函数,这个函数可使得用户空间能直接访问设备的物理地址。实际上,mmap ()实现了这样的一个映射过程:它将用户空间的一段内存与设备内存关联,当用户访问用户空间的这段地址范围时,实际上会转化为对设备的访问。
这种能力对于显示适配器一类的设备非常有意义,如果用户空间可直接通过内存映射访问显存的话,屏幕帧的各点像素将不再需要一个从用户空间到内核空间的复制的过程。
mmap ()必须以PAGE_SIZE为单位进行映射,实际上,内存只能以页为单位进行映射,若要映射非PAGE_SIZE整数倍的地址范围,要先进行页对齐,强行以PAGE_SIZE的倍数大小进行映射。
从file_operations文件操作结构体可以看出,驱动中mmap ()函数的原型如下:
int ( *mmap)(struct file *, struct vm_area_struct* ) ;
驱动中的mmap () 函数将在用户进行mmap ()系统调用时最终被调用,mmap ()系统调用的原型与file_operations中mmap ()的原型区别很大,如下所示:
caddr_t mmap (caddr_t addr,size_t len,int prot,int flags,int fd,off_t offset);
参数fd为文件描述符,一般由open ()返回,fd也可以指定为-1,此时需指定flags参数中的MAP_ANON,表明进行的是匿名映射。
len是映射到调用用户空间的字节数,它从被映射文件开头offset个字节开始算起,offset参数一般设为0,表示从文件头开始映射。
prot参数指定访问权限,可取如下几个值的“或”:PROT_READ(可读)、PROT_WRITE(可写)、PROT_EXEC(可执行)和PROT_NONE(不可访问)。
参数addr指定文件应被映射到用户空间的起始地址,一般被指定为NULL,这样,选择起始地址的任务将由内核完成,而函数的返回值就是映射到用户空间的地址。其类型caddr_t实际上就是void*。
当用户调用mmap ())的时候,内核会进行如下处理。
1)在进程的虚拟空间查找一块VMA。
2)将这块VMA进行映射。
3)如果设备驱动程序或者文件系统的file_operations定义了mmap ()操作,则调用它。
4)将这个VMA插入进程的VMA链表中。
file_operations中mmap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就是步骤1)找到的VMA。
由mmap ()系统调用映射的内存可由munmap ()解除映射,这个函数的原型如下:
int munmap(caddr_t addr, size_t len ) ;
驱动程序中mmap ()的实现机制是建立页表,并填充VMA结构体中vm_operations_struct指针。
3、关于linux系统下的物理内存映射
内存是一种存储设备,现在一般是ddr
sdram,地址是用来标记内存的数据的。在操作系统中物理内存指实际的ddr
sdram,而虚拟内存指的是在硬盘中的缓存,windows中是页面文件,linux中是swap分区。cpu产生的地址是虚拟地址也可以称作有效地址,而在cpu外地址线上的信号称作实际地址或物理地址。这2类地址有某种对应关系,由操作系统管理。如果是x86架构的话,物理地址和虚拟地址中间还有线性地址的概念。
4、Linux - 用户态内存映射 和 内核态内存映射
操作系统的内存管理,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物理内存的管理,相当于会议室管理员管理会议室。
第二,虚拟地址的管理,也即在项目组的视角,会议室的虚拟地址应该如何组织。
第三,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如何映射,也即会议室管理员如果管理映射表。
那么虚拟地址和物理地址如何映射呢?
每一个进程都有一个列表vm_area_struct,指向虚拟地址空间的不同的内存块,这个变量的名字叫mmap。
其实内存映射不仅仅是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之间的映射,还包括将文件中的内容映射到虚拟内存空间。这个时候,访问内存空间就能够访问到文件里面的数据。而仅有物理内存和虚拟内存的映射,是一种特殊情况。
如果我们要申请小块内存,就用brk。brk函数之前已经解析过了,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申请一大块内存,就要用mmap。对于堆的申请来讲,mmap是映射内存空间到物理内存。
另外,如果一个进程想映射一个文件到自己的虚拟内存空间,也要通过mmap系统调用。这个时候mmap是映射内存空间到物理内存再到文件。可见mmap这个系统调用是核心,我们现在来看mmap这个系统调用。
用户态的内存映射机制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物理内存根据NUMA架构分节点。每个节点里面再分区域。每个区域里面再分页。
物理页面通过伙伴系统进行分配。分配的物理页面要变成虚拟地址让上层可以访问,kswapd可以根据物理页面的使用情况对页面进行换入换出。
对于内存的分配需求,可能来自内核态,也可能来自用户态。
对于内核态,kmalloc在分配大内存的时候,以及vmalloc分配不连续物理页的时候,直接使用伙伴系统,分配后转换为虚拟地址,访问的时候需要通过内核页表进行映射。
对于kmem_cache以及kmalloc分配小内存,则使用slub分配器,将伙伴系统分配出来的大块内存切成一小块一小块进行分配。
kmem_cache和kmalloc的部分不会被换出,因为用这两个函数分配的内存多用于保持内核关键的数据结构。内核态中vmalloc分配的部分会被换出,因而当访问的时候,发现不在,就会调用do_page_fault。
对于用户态的内存分配,或者直接调用mmap系统调用分配,或者调用malloc。调用malloc的时候,如果分配小的内存,就用sys_brk系统调用;如果分配大的内存,还是用sys_mmap系统调用。正常情况下,用户态的内存都是可以换出的,因而一旦发现内存中不存在,就会调用do_page_fault。
linux内存映射怎么样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内存映射有什么用、linux内存映射怎么样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