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linux怎么建挂载点的知识,其中也会对Linux 挂载点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Linux下手动设置Windows磁盘挂载点的方法
- 2、Linux 分区新建,格式化、挂载
- 3、如何在Linux系统下挂载光盘
- 4、Linux如何创建挂载点
- 5、linux中的挂载点怎么设置
- 6、linux中 怎么建立挂载点 /mnt/usb
1、Linux下手动设置Windows磁盘挂载点的方法
Linux下手动设置Windows磁盘挂载点
我的笔记本是同时装了Linux系统和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启动后,Windows磁盘就会自动挂载在/media目录下,而且挂载点的名称又长又难记。例如,windows系统C盘挂载后名称变为FE6C0C5C6C0C1257。如果windows系统总共有好几个盘,那么挂载后,就是一堆字符串,很难分辨到底各自对应哪个盘。于是,我决定手动修改磁盘挂载点。
首先,执行命令“sudo fdisk -l”,显示系统存在的各个磁盘分区信息如下所示: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 1 2150 17269843 7 HPFS/NTFS
/dev/sda2 2151 14593 99948367 5 Extended
/dev/sda5 2151 4802 21302158+ 7 HPFS/NTFS
/dev/sda6 7414 14593 57673318+ 7 HPFS/NTFS
/dev/sda7 4803 5051 1998848 82 Linux swap / Solaris
/dev/sda8 5052 7413 18971648 83 Linux
由于我的windows系统总共有3个盘:C盘,D盘,E盘,且都是NTFS格式,所以“/dev/sda1”应该对应C盘,“/dev/sda5”应该对应D盘,“/dev/sda6”应该对应E盘。C盘是windows操作系统,一般不需要访问。只需要重新挂载D盘和E盘即可。于是我使用mkdir命令在"/home/cary"(cary为我的用户名)目录下创建了programFiles和myDocuments两个目录分别作为D盘和E盘的挂载点(实际上这两个目录的名字是可以随意命名的)。
执行“sudo gedit /etc/fstab”打开fstab文件。参照文件中提示的格式,在文件最后添加下面两行语句:
/dev/sda5 /home/cary/programFiles ntfs defaults,user,rw 0 0
/dev/sda6 /home/cary/myDocuments ntfs defaults,user,rw 0 0
保存该文件后,先执行"sudo umount -a"命令卸载各磁盘,再执行“sudo mount -a”重新挂载所有磁盘。则D盘和E盘就都挂载在指定路径下了。通过“~/programFiles”和“~/myDocuments”两个路径就能访问。
下面对fstab文件作简单介绍。
文件/etc/fstab存放的是系统中的文件系统信息。当正确的设置了该文件,则可以通过mount /directoryname命令来加载一个文件系统,每种文件系统都对应一个独立的行,每行中的字段都有空格或tab键分开。
fstab文件格式示例如下:
fs_spec fs_file fs_type fs_options fs_dump fs_pass
/dev/hda1 / ext2 defaults 1 1
fs_spec - 该字段定义希望加载的文件系统所在的设备或远程文件系统,对于一般的本地块设备情况来说:IDE设备一般描述为/dev/hdaXN,X是IDE设备通道 (a, b, or c),N代表分区号;SCSI设备一描述为/dev/sdaXN。
fs_file - 该字段描述希望的文件系统加载的目录点,对于swap设备,该字段为none;对于加载目录名包含空格的情况,用40来表示空格。
fs_type - 定义了该设备上的文件系统,一般常见的文件类型为ext2 (Linux设备的`常用文件类型)、vfat(Windows系统的fat32格式)、NTFS、iso9600等。
fs_options - 指定加载该设备的文件系统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参数选项,多个参数是由逗号分隔开来。对于大多数系统使用defaults就可以满足需要。其他常见的选项包括:rw 以读写模式加载该文件系统;user 允许普通用户加载该文件系统。
fs_dump - 该选项被dump命令使用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应该以多快频率进行转储,若不需要转储就设置该字段为0
fs_pass - 该字段被fsck命令用来决定在启动时需要被扫描的文件系统的顺序,根文件系统/对应该字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若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则设置该字段为0
2、Linux 分区新建,格式化、挂载
Linux系统有一个理念:“一切皆文件”,所以计算机的硬件在linux中也是以“文件”的形式存在于/dev目录中。
比如,光驱对应的文件是/dev/cdrom,CPU对应的文件是/dev/cpu。而硬盘对应的是/dev/sd*。第一块硬盘是/dev/sda,第二块磁盘是/dev/sdb。
IDE磁盘的设备文件采用/dev/hdx 来命名,分区则采用/dev/hdxy来命名,其中想表示磁盘(a是第一块磁盘,b是第二块磁盘,以此类推),与代表分区的号码(由1开始,1,2,3,以此类推)
SCSI设备和分区采用/dev/sdx和/dev/sdxy来命名(x和y的命名规则与IED磁盘命名规则一样)。
A、对IED接口
第一主盘:hda第一从盘:hdb 第一从盘第一分区:hdb1
B、对SCSI接口
第一主盘:sda 第一从盘:sdb 第一从盘第一分区:sdb1
但是一个磁盘通常又被分成多个分区,所以在磁盘文件的后面加上分区的序号来对应这个分区。参考下面的表格中的例子。
Linux磁盘分区与文件系统类常用命令
介绍2种分区表:
所支持的最大卷:2T (T; terabytes,1TB=1024GB)
对分区的设限:最多4个主分区或3个主分区加一个扩展分区。
MBR分区的原理:
MBR:主引导扇区
主分区表:64bytes,最多只能分四个主分区,每个主分区的记录(相关信息,比如分区大小,位置)在主分区表里占14bytes。
如 果要建多于四个的分区,就要拿出一个主分区做为扩展分区,再在扩展分区里面进行其它的分区操作。在 建扩展分区的时候会建立一张对应的扩展分区表,它记录了在这个扩展分区里的分区的相关信息;理论上它没有分区数量的限制,在扩展分区内部的分区叫做逻辑分 区,如上图中的 /dev/hda5,/dev/hda6/,/dev/hda7
格式化原理:
在 分好区后,分区里面是空的,没有任何东西。为了能让OS识别,就必须要向分区里写入相应格式的数据。
比如windows的 FAT32,NTFS,Linux的ext2,ext3,ext4
Windows/dos常用的分区工具:fdisk/partition magic/diskpart
Linux下常用的分区工具:
fdisk/sfdisk:命令行工具,各种版本和环境都能使用,包含在软件包util-linux中
diskdruid:图形化分区工具,只能在安装REDHAT系统时使用。
支持最大卷:18EB,(E:exabytes,1EB=1024TB)
每个磁盘最多支持128个分区
所以如果要大于2TB的卷或分区就必须得用GPT分区表。
Linux下fdisk工具不支持GPT,得使用另一个GNU发布的强大分区工具parted。
fdisk工具用的话,会有下面的警告信息:
下面是用parted工具对/dev/sda做GPT分区的过程:
如果我们的磁盘是2T以下的,但是分区表示GPT格式,我们也可以使用parted 命令将该分区表删除, mklabel msdos 这条命令就是用来删除 part分区 ,将GPT分区表删除后,再来使用 fdisk 建立MBR分区表,可以参考
mkfs - 支持ext2、ext3(日志)、ext4、vfat、msdos、jfs、reiserfs等
用法1:mkfs -t fstype partition
用法2:mkfs.fstype partition
ps:格式化分区之后,可以使用e2label命令给分区添加卷标
e2label 分区路径 卷标名
查看已经挂载的分区
或者
使用 mount 命令挂载
使用umount卸载分区时,可以指定挂载点,也可以指定挂载的路径, 卸载分区umount命令格式:
umount [option] special | node
或者
PS: 处理umount的时候显示 device busy?
这是因为有程序正在访问这个设备,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访问该设备的程序退出以后再umount。可能有时候用户搞不清除究竟是什么程序在访问设备,如果用户不急着umount,则可以用:
CODE:
选项 –l 并不是马上umount,而是在该目录空闲后再umount。还可以先用命令ps aux 来查看占用设备的程序PID,然后用命令kill来杀死占用设备的进程,这样就umount的非常放心了。
linux系统在启动时,会从/etc/fstab文件自动挂载分区。
如下是一个fstab文件的示例。
fstab中,每条配置信息都分为固定的6个部分
[1]: 分区路径,或者UUID
[2]: fs_file - 该字段描述希望的文件系统加载的目录点,对于swap设备,该字段为none;对于加载目录名包含空格的情况,用40来表示空格。
[3]: fs_type - 定义了该设备上的文件系统,一般常见的文件类型为ext4 (Linux设备的常用文件类型)、vfat(Windows系统的fat32格式)、NTFS、isoArray600等。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可以使用auto。
[4]: fs_options - 指定加载该设备的文件系统是需要使用的特定参数选项,多个参数是由逗号分隔开来。
对于大多数系统使用"defaults"就可以满足需要。不多说。
[5]: fs_dump - 该选项被"dump"命令使用来检查一个文件系统应该以多快频率进行转储,若不需要转储就设
置该字段为0
[6]: fs_pass - 该字段被fsck命令用来决定在启动时需要被扫描的文件系统的顺序,根文件系统"/"对应该字
段的值应该为1,其他文件系统应该为2。若该文件系统无需在启动时扫描则设置该字段为0
参考
3、如何在Linux系统下挂载光盘
1. 创建挂载点
mkdir /mnt/cdrom
在 /mnt 目录下创建一个空文件夹cdrom作为光盘的挂载点(任何一个空目录都可以作为挂载点)。
2. 打开光驱,放入光盘
如果用的是VMware中的虚拟机,进入虚拟机设置,选择“CD/DVD”硬件,勾选“已连接”和“启动时连接”,在连接处,选择“使用ISO映像文件”,浏览选择本地电脑中下载好的ISO光盘镜像文件,确定即可。
3. 执行挂载命令
mount -t iso9660 /dev/sr0 /mnt/cdrom
或者
mount /dev/sr0 /mnt/cdrom
so9660 是光盘的默认文件系统。
由于Linux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光盘的文件系统,故“-t iso9660”也可以省略不写。
光盘的设备文件名是固定的,一般为/dev/cdrom或/dev/sr0。
挂载成功后,就可以通过挂载点读取光盘里面的数据。
4. 查看光盘中的数据
cd /mnt/cdrom
ls -l
注意:操作完成之后,如果要取出光盘,必须解除挂载。
5. 解除挂载
不能在挂载点目录下解除挂载,必须先切换到其他目录(如用户家目录)。
cd
切换到用户家目录
umount /dev/sr0
或者
umount /mnt/cdrom
4、Linux如何创建挂载点
挂载文件系统,目前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 mount 来挂载,另一种方法是通过/etc/fstab文件来开机自动挂载;
1、通过mount 来挂载磁盘分区(或存储设备)
mount [-t 文件系统 ] [-o 选项] 设备 目录
注: -t 通过这个参数,我们来指定文件系统的类型,一般的情况下不必指定有时也能识加,-t 后面跟 ext3 、ext2 、reiserfs、vfat 、ntfs 等,其中 vfat 是fat32和fat16分区文件系统所所用的参数;如果您忘记了文件系统,也可以在-t 后面加auto ; -o 这个选项,主要选项有权限、用户、磁盘限额、语言编码等,但语言编码的选项,大多用于vfat和ntfs文件系统;由于选项太多,还是请您看看 man mount ;这里不多说;设备 指存储设备,比如/dev/hda1, /dev/sda1 ,cdrom 等...至于您的系统中有哪些存储设备,主要通过 fdisk -l 或者查看 /etc/fstab 或 dmesg ;一般的情况下光驱设备是/dev/cdrom ;软驱设备是/dev/fd0 ;硬盘及移动硬盘以 fdisk -l 的输出为准;
2、通过/etc/fstab文件来开机自动挂载文件系统
# This file is edited by fstab-sync - see 'man fstab-sync' for details
LABEL=/1 / ext3 defaults 1 1
/dev/devpts /dev/pts devpts gid=5,mode=620 0 0
类似这样的结构
5、linux中的挂载点怎么设置
根据你的需要来设置
你想把挂载点放到那个路径下面,就在这个路径下面先创建一个目录
然后用mount命令挂载就可以了
6、linux中 怎么建立挂载点 /mnt/usb
看看系统认出的盘先:
如果没有被认出,则加载模块
然后挂载:
#mount
-t
vfat
/dev/sdax
/mnt/flash_memory
看看系统认出的盘先:
查看系统分区情况,主要是看usb盘是否被系统认出,一般被认为sda*(即scsi盘)
#cat
/proc/partitions
如果没有被认出,则加载模块
进入模块目录,模块对于kernel来说是组件,需要则加载,因为耗资源
#cd
/lib/modules/2.4.x-x/kernel/drivers
#insmod
./scsi/scsi/scsi_mod.o
#insmod
./scsi/sd_mod.o
--此一般为USB硬盘(优盘)驱动
#insmod
./scsi/ide_scsi.o
#insmod
./usb/usbcore.o
#insmod
./usb/usb_uhci.o
#insmod
./usb/usb_ohci.o
再看看系统认的盘:
#cat
/proc/partitions
然后挂载:
#mount
-t
vfat
/dev/sdax
/mnt/flash_memory
使用完后卸载usb
#umount
/mnt/flash_memory
卸载模块,以便释放kernel的资源
#rmmod
./scsi/sd_mod.
关于linux怎么建挂载点和Linux 挂载点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