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怎么在软路由搭建kodi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路由的搭建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如何用软路由加无线网卡搭建家用无线路由器
- 2、如何低成本实现NAS+HTPC+软路由+电视盒子+游戏盒子?
- 3、如何架设软路由(详细教程)
- 4、ubuntu 下怎么搭建kodi 编译环境
- 5、软路由器怎么搭建
1、如何用软路由加无线网卡搭建家用无线路由器
架设软路由有点复杂,需要软路由的相关软件,如比较流行的有ROS、海蜘珠、DD-WRT FOR X86版,openWRT FOR x86版等等,不同的软件有不同的架设方法,其大致方法如下:
一、硬件:找一台可以正常使用旧电脑,最低配置为X86、256M~1G内存、10G硬盘或电子盘(考虑体积的话,可以买双网卡或多网卡的mini电脑),至少两张以上的网卡,USB接口;USB或PCI无线网卡一张。
二、软件:网上下载相关的软路由软件,有注册版和PJ版,然后用DISKIMG软件写入硬盘或电子盘中,重启电脑后再根据不同的软路由软件设置好软路由(都有教程这里不赘述)。
三、无线网卡或USB无线网卡以软路由软件选择为准,其中ATHEROS无线网卡和USB8187L对软路由支持的比较好。
2、如何低成本实现NAS+HTPC+软路由+电视盒子+游戏盒子?
我是软路由+nas,本地播放N1刷了Coreelec,电视盒子是T1刷了yyf。 游戏 盒子没有需求,不是很了解。
我觉得软路由和nas是比较适合集成在一起的,都是长期开机的,对CPU性能的需求都不算太高。如果用来搭建的平台显卡的硬解能力比较强,也可以把htpc集成进去,但是对我来说难度有点高,我尝试过Debian和Ubuntu做宿主机安装kodi 软路由和nas两个虚拟机,最后都卡在kodi的音频源码通过HDMI输出这里,还有一种方案是加一个Coreelec虚拟机,把集显直通给这个虚拟机,一方面折腾的有点累了就没尝试,另一方面,宿主机没有加载显卡的HDMI音频的话,虚拟机应该也是会有直通输出的问题的。还有一个方案是用Windows做宿主机,不过win10自带的虚拟机不支持硬件直通,要装服务器版,另外,因为集成了软路由,Windows万一自己更新重启系统啥的,家里就断网了。所以最后我只是把软路由和nas集成在一起了,如果你对linux比较熟悉,倒是可以试试。
至于成本控制,目前Intel的4代CPU挺便宜的,而且有很多二手品牌机的准系统,2、300块机箱电源主板散热器都有了,但是i5以上才支持硬件直通。而且4代的集显有些新的编码不支持硬解。但是上6代以后的平台呢,CPU的价钱有点看不懂,就变成了弄两个4代平台分别做软路由和nas,价钱差不多或者稍微比搞一台6代7代贵了一点点,搭建简单多了,关键硬件独占,互不影响,nas出问题了不会断网。全部买新的硬件也可以用AMD,200ge就足够应付软路由+nas+htpc,价格便宜,支持硬件直通,核显比intel强很多。
低功耗电脑装Windows2019,hdmi接电视。共享硬盘可以在ftp,smb,nfs,iscsi协议里随便挑,还可以用存储池做软件的磁盘阵列。服务器系统自带路由模块。至于看视频和下载和打 游戏 什么的,地球人都会用。另外键鼠或者遥控器不要用蓝牙的,服务器系统没有蓝牙驱动,自己折腾的话除了我没听说还有谁能搞定。
要求看似复杂,其实也不复杂。
说说我现在的搭配吧,前几年折腾黑裙的时候,买了个精英NH10的集成主板,CPU是集成的1037U,对于应用来说,中规中矩,8G三代内存,板载千兆网卡。
后来因为黑裙外网访问太慢,加之也失去了兴趣,将之改为了软路由,爱快、高恪、LEDE、OpenWrt等一顿折腾,最后定在了OpenWrt,为啥?因为开源性好,易于折腾(LEDE虽说也算OpenWrt,但做了好多限制)。
现在是OpenWrt系统,挂载四块共计7T硬盘,硬盘分区在局域网内做映射,手机下载ALC播放器,系统内设置好多媒体位置,开通DLAN,妥妥的可以手机播放内存视频及音乐,当然了,本人不太爱看视频,没在电视上试过,但用盒子能搜到的,具体需不需要专用软件还要试试了。
游戏 的话本人不玩,但系统内有集成 游戏 加速器的,不知适不适合你。
说真的,矿渣是不错的选择,某N1装多系统可以实现电视盒子和 游戏 盒子。买个双网口蜗牛星际,用ESXI同时装黑群和lede或爱快,和老毛子简化win10。至于下载机可以用绝育老母鸡,免费迅雷会员加免费远程操作。这一套下来不到500,实现你所有的需求。
但是,当你全用上了这样,你会发现很多是你不怎么需要的,很多东西不过是一时新鲜,喜欢折腾。
越复杂越折腾。
nas和软路由放在一起。群晖可以虚拟路由。(我就是这样的,但要另外装个无线AP或路由,因为群晖只能支持一些型号的usb wifi)这两个需要一直开机的,选择可以优先低功耗的。
htpc 盒子 (盒子可以用htpc带虚拟机)什么的可以用nuc 或一些瘦客户机类型,使用nas的共享硬盘。
低成本地完成你提出的功能使用树莓派是最适合的。它完成这些任务性能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针对每个任务可以分开部署到不同的tf卡上。需要的时候进行切换。
NAS的实现
在树莓派上挂载移动硬盘实现文件存储。通过smb协议完成共享。一个可以24小时运行的NAS就出现了。如果需要其他功能可以安装docker实现。下载可以使用qBittorrent,web服务可以安装apache或nginx。
HTPC的实现
树莓派通过安装XBMC软件实现HTPC。树莓派带hdmi接口可以直接连接电视。树莓派4更是支持双4k输出。
软路由
树莓派上刷写openwrt系统可以实现软路由的功能,还当旁路由使用。可以在不同网络之间自由切换。
电视盒子
树莓派上可以烧写Android TV系统实现电视盒子。功能上和安卓手机使用习惯基本一致,可以去市场中下载相关的播放软件实现电视内容的播放。
游戏 盒子
Lakka和RetroPie都是树莓派上非常优异的 游戏 系统。可以加载海量的 游戏 rom,让你回到街机上 游戏 的美好时光。
以上内容预算几百就可以实现,是不是让你心动。赶快行动起来吧。如果有什么需要可以评论中留言。
蜗牛星际魔改,win2019虚拟机挂UNAS。
功能越多越复杂越容易出问题,不如分类组合,可以按使用频率,待机时间,分成几类然后选合适的平台。
3、如何架设软路由(详细教程)
宽带怎样架设路由器? 怎样设置路由器? 宽带路由器也是一种共享上网设备,同路由式ADSL Modem相似,它也具有“路由”的功能,可以取代代理服务器的位置而成为客户机的“网关”。客户机就通过这个“网关”来上网。而且,多数宽带路由器上面还带有4口或者5口交换机,客户机只要把网线插在宽带路由器的交换机口中,再进行简单的配置就可以上网了。它的组网方式如图1所示。 图1 宽带路由器支持多种Internet接入方式的共享,例如ADSL、FTTB+LAN(光纤到楼+局域网到户)、闭路线宽带(即Cable Modem)、普通56Kbps Modem拨号上网等。不过,对于ADSL接入方式,它只支持以太式ADSL Modem。 下面,我们依旧以Windows 2000平台为基础,以ASUS(华硕)AAM6000EV非路由以太式ADSL Modem和TP-Link(普瑞尔)TL-R400宽带路由器为例,来讲解宽带路由器共享ADSL的方法(其他品牌的宽带路由器在设置界面上会有所不同,但需要设置的地方和具体设置内容几乎都是相同的)。 首先,确保ADSL Modem工作正常,即我们已经能够通过它上网。然后,我们切断计算机和ADSL Modem的电源,把TL-R400宽带路由器连接进来。 图2 TL-R400宽带路由器如图2所示,它是专门针对家庭用户和小型办公室而开发的共享上网设备。它集成了4口10/100Mbps交换机,用于连接需要上网的用户计算机。而背面板上的WAN口,则是用来连接ADSL Modem等网络接入设备的。首先,我们把随AAM6000EV附送的那条直通式双绞线连接Modem的RJ-45口和TL-R400的WAN口(原来这条直通式双绞线是用来连接Modem和计算机的),然后,再用直通式双绞线连接计算机上网卡的RJ-45口和TL-R400的交换机口(LAN口)。连接好以后,接通Modem和TL-R400的电源,开启计算机。 一、宽带路由器的配置 现在,我们要对TL-R400宽带路由器进行简单的配置,让它能够代替计算机进行自动拨号。 图3 同大多数以太式ADSL Modem一样,TL-R400宽带路由器也具有一个IP地址,且采用Web页管理方式。我们可以在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进入管理页面来对它进行设置。TL-R400出厂时默认的IP地址是“192.168.123.254”,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我们要注意,现在直接在计算机的IE浏览器地址栏中输入“ ”是无法访问管理页面的,道理很简单:IP地址要处于同一个网段才可以进行访问。于是我们首先要修改计算机本地连接的IP地址。 图4 在系统桌面上鼠标右击“网上邻居”图标,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项,弹出的“网络和拨号连接”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中“本地连接”,再鼠标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属性”项,进入“本地连接 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选择“Internet协议(TCP/IP)”项,点击“属性”按钮,进入“TCP/IP属性”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将IP地址设置为“192.168.123.x”(x为1~253的自然数)(例如本例中的“192.168.123.200”),同时将网关设置为“192.168.123.254”(图3)。连续两次“确定”后,设置立即生效。现在,我们可以在IE地址栏中输入“ ”进入TL-R400的管理页面了。 图5 在出现的登陆页面左侧登录框输入默认密码“admin”进入管理页面。在管理页面左侧的菜单中,选择“Primary Setup”(主要设置)项,出现如图4所示的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显示有TL-R400的默认IP地址以及WAN(广域网)的类型,默认为“Dynamic IP Address”(动态IP地址)。点击“Change”(更改)按钮,进入图5所示对话框,在该对话框中,我们需要点选“PPP over Ethernet”来将WAN类型更改为“PPPoE”(局域网上的点对点协议),这是因为ADSL拨号采用的是该协议。点选后,点击“Save”按钮进入下一步的对话框。在这里,我们需要设定ADSL的账号和密码(即ISP提供给你的ADSL用户名和密码),以后,拨号的任务就交给TL-R400了。填写完毕,我们需要保存设置。不过且慢!!我们仔细思考网上数据传送到用户计算机的过程,是从Internet→ADSL Modem→宽带路由器→本机,而前面我们已经看到为了访问宽带路由器,我们必须将本地连接的IP地址段和宽带路由器的IP地址段统一起来才行,那么,进而联想到ADSL Modem——ASUS AAM6000EV以太式ADSL Modem的默认私有IP地址是“192.168.1.1”(多数以太式ADSL Modem出厂默认IP地址都是“192.168.1.1”),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很显然,和“192.168.254.x”不在一个网段上,也就是说,这时TL-R400是无法访问ADSL Modem的,数据也无法传送。只有当ADSL Modem、宽带路由器、本地连接三者的IP地址段统一的时候,才能实现互访和数据传输!所以,我们还需要将TL-R400的IP地址进行修改,我们建议将IP地址修改成与ADSL Modem同网段,例如本例的“192.168.1.2”,子网掩码“255.255.255.0”(图6)。最后点击“Save”按钮保存设置,并点击“Reboot”立即重新启动TL-R400宽带路由器使设置生效。 图6 二、客户机的配置 当TL-R400重新启动后,会弹出一个显示有“System is restarted Please reconnect manually”(系统已重启,请手动连接)字样的对话框让我们重新连接管理页面。这时你再次在IE地址栏中输入“ ”已无法访问该管理页面了,因为TL-R400的IP地址段已经做了修改,和现有本地连接的IP地址又不在一个段上了。所以现在我们需要重新配置客户机。 图7 进入图4所示对话框,在这里,将IP地址修改为“192.168.1.x”(x为3~255的自然数)(本例中为“192.168.1.3),子网掩码依旧是“255.255.255.0”。由于TL-R400现在取代了以前的代理服务器,起到一个“网关”的作用,所以这里我们将“网关”设置为TL-R400的IP地址“192.168.1.2”。由于采用的是“网关”式共享,那么客户机的DNS服务器也应该指向“网关”,即“192.168.1.2”(图7)(关于这一点,我们在用SyGate共享组网时已提及)。 三、宽带路由器拨号连接Internet 现在,ADSL Modem、宽带路由器、本地连接的私有IP地址都处在同一个网段下,能够实现数据传送了。 在IE地址栏中输入“ ”,然后输入管理密码进入TL-R400管理页面,点击右下角的“Connect”按钮进行拨号连接。等待约5秒钟后,连接成功,同时TL-R400将显示获得的公有IP地址、ISP的DNS服务器地址等信息(图8)。 图8 现在客户机可以上网了。打开IE,输入网址——Go!! 以后要上网时,只要将ADSL Modem和TL-R400的电源打开,TL-R400就会自动拨号并连接上Internet。这时计算机登录后,就可以直接上网了,无须任何额外的操作。如果不想上网了,关闭TL-R400的电源即可。 TL-R400支持4台计算机共享上网,如果多于4台计算机,可以再加一个集线器(或交换机),组网方式如图9。 图9 【路由式ADSL共享的优缺点】 可能有的读者会说,我又不要共享上网,路由不路由无所谓。的确,如果对于单机上网的用户来说,路由与否,似乎并不是很重要,但对于需要共享的用户来说,路由与否,的确有着比较直观的差异。最后我们再总结一下路由模式的利弊,大家可依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是否采用路由方式。 优点 1.组网方便,且不需要单独一台计算机作为代理服务器,可以降低损耗并节约电费^__^。 2.一次设置后,计算机开机便可上网,无须在安装拨号软件进行拨号,非常方便省事。 3.所有计算机都不暴露在公网中,相对比较安全。如果开启了宽带路由器的防火墙功能,上网安全将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缺点 1.所有计算机都没有公有IP地址了,暴露在外的是路由式ADSL Modem或宽带路由器。某些需要公有IP地址的应用(例如点对点信息共享,如P2P;各种服务器架设,例如流媒体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等)需要靠端口映射来实现。尽管多数ADSL Modem和宽带路由器支持端口映射,但还是需要单独设置,显得不那么方便。 2.支持的共享计算机数量有限,比不上采用单独的代理服务器/网关计算机的共享方式。一般路由式ADSL Modem能够稳定地支持到5~12台,而能够稳定地支持60台计算机共享的宽带路由器(不带交换机,还需要单独购买交换机或者集线器)则需要2000多元,价格并不便宜。
4、ubuntu 下怎么搭建kodi 编译环境
1. 安装Ubuntu。
2. 安装gcc
方法一:
sudo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安装完了可以执行
gcc--version的命令来查看版本,输出如下:
gcc(GCC)4.2.3(Ubuntu4.2.3-2ubuntu7)
Copyright(C)2007FreeSoftwareFoundation,Inc.
编译则使用Ubuntu gcc命令。要往下学习首先就得熟悉gcc命令的用法。
Ubuntugcc命令提供了非常多的命令选项,但并不是所有都要熟悉,初学时掌握几个常用的就可以了,到后面再慢慢学习其它选项,免得因选项太多而打击了学习的信心。
一. 常用编译命令选项假设源程序文件名为test.c。
1. 无选项编译链接
用法:#gcc test.c
作用:将test.c预处理、汇编、编译并链接形成可执行文件。这里未指定输出文件,默认输出为a.out。
2. 选项 -o
用法:#gcc test.c -otest
作用:将test.c预处理、汇编、编译并链接形成可执行文件test。-o选项用来指定输出文件的文件名。
3. 选项 -E
用法:#gcc -E test.c -otest.i
作用:将test.c预处理输出test.i文件。
4. 选项 -S
用法:#gcc -S test.i
作用:将预处理输出文件test.i汇编成test.s文件。
5. 选项 -c
用法:#gcc -c test.s
作用:将汇编输出文件test.s编译输出test.o文件。
6. 无选项链接
用法:#gcc test.o -otest
作用:将编译输出文件test.o链接成最终可执行文件test。
7. 选项-O
用法:#gcc -O1 test.c -otest
作用:使用编译优化级别1编译程序。级别为1~3,级别越大优化效果越好,但编译时间越长。
二. Ubuntu gcc多源文件的编译方法
如果有多个源文件,基本上有两种编译方法:
[假设有两个源文件为test.c和testfun.c]
1. 多个文件一起编译
用法:#gcc testfun.ctest.c -o test
作用:将testfun.c和test.c分别编译后链接成test可执行文件。
2. 分别编译各个源文件,之后对编译后输出的目标文件链接。
用法:
#gcc -ctestfun.c //将testfun.c编译成testfun.o
#gcc -ctest.c //将test.c编译成test.o
#gcc -otestfun.o test.o -o test //将testfun.o和test.o链接成test
以上两种方法相比较,第一中方法编译时需要所有文件重新编译,而第二种方法可以只重新编译修改的文件,未修改的文件不用重新编译。
3. 安装eclipse
a) 安装配置java(eclipse需要)
Ubuntu 在安装时,如同大部分Linux 发行版一样,都会同时安装 GNU 版本的 Java。这个 Java 的实用程度太低,尤其对于开发人员来说,是没有太多用处的。在 Ubuntu 下,安装 SUN Java 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第一步:
sudoapt-get install sun-java6-jdk
安装完毕之后,选择默认 java: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config java
然后配置环境变量:
sudo vim /etc/environment
在其中添加如下两行:(不同版本应不同,这里是java6)
CLASSPATH=/usr/lib/jvm/java-6-sun/lib
JAVA_HOME=/usr/lib/jvm/java-6-sun保存退出。
b) 安装 Eclipse
sudo apt-getinstall eclipse-platform
sudo apt-get install eclipse-pde
虽然已经这时新安装的java 已经成为系统默认的 jvm,但是 Eclipse 并不会用 update-alternative 设置的 jvm 来启动自身,而使用的是以前的 GNU Java。GNU Java 是 1.4.2 的实现,而且在性能上远不如 SUN 的实现。为了让 Eclipse 利用 SUN Java 启动,我们还需要继续配置。首先将 SUN Java 完完全全的设置为系统的默认 JDK:
sudo update-java-alternatives -s java-6-sun
然后编辑 JVM 配置文件:
sudo vim /etc/jvm
将文件中的
/usr/lib/jvm/java-6-sun
这一行填入到配置块的顶部。由于 Eclipse 会忽略 Ubuntu 的通用 Java 设置(貌似一个 bug),我们需要继续编辑 Eclipse 的 java_home 文件:
sudo vim /etc/eclipse/java_home
如同上面一样,将
/usr/lib/jvm/java-6-sun
这一行填入到文件的顶部。
c) 安装 Eclipse, c/c++插件
1、启动eclipse,
2、选择Help-InstallNew Software...,在Work with的框框下复制下面的地址:
3、选择Collaboration-MylynBridge: C/C++ Development,安装,重启eclipse。
4、同上述2、3,选择ProgrammingLanguages-Eclipse C/C++ Development,都选上吧,现在硬盘不贵的。重启eclipse,试试吧,有tutorial的。
备注:有些版本还需要安装GTK+库,使用apt-getinstall libgtk2.0*可得到
4. 安装g++
方法一:
sudo apt-get install make gcc g++
再装上函数手册
sudo apt-get install manpages-dev
方法二:
sudo apt-get install build-essential
执行完后,完成了gcc,g++,make的安装。build-essential 是一整套工具,gcc,libc等等
5. 虚拟机下共享文件
Windows和Linux间有很多文件共享的方式,这里我总结了一下。假设你的Host计算机是Windows,Guest是Linux哈。
1.利用Samba
这是我用得最多的方式
备注:试了一下,比较麻烦
2.在Linux下配置Apahce
在Linux下配置Apahce,然后在Windows下通过www方式把Linux下的文件下载下来。这种方式只能把Linux的文件传到Windows,不能把Windows的文件传到Linux.
3.在Linux下配置Ftp
用vsftp或者wu-ftp都可以,配置成上传权限的,然后Windows和Linux就可以相互共享文件了。
4.Windows下配置WWW服务
用IIS,Apache或者其它的都可以。如果你的Linux只有命令行的话,就用wget命令吧,可以很方便地下载文件。
5.Windows下配置Ftp
用serv-u比较简单
6.利用Windows的文件共享功能
比如说你的Windows的IP为192.168.0.1,共享了一个叫share的目录,那么就可以用下列命令
mount -t smbfs //192.168.0.1/share /mnt -o username=user%passwd
或者smbmount//192.168.0.1/share /mnt -o username=user%passwd(用这个命令要安samba哦)
7.用vmware tools工具
SharedFolders是Vmware4 的一个新功能,更加方便了在Host,Guest操作系统间共享文件。但是使用前要安装vmwaretools.
点击setting-vmwaretools install
mount /dev/cdrom /mnt/cdrom
cd /mnt/cdrom
里面有一个vmwaretools的tar包,解开执行vmware-tools-install.pl脚本,一路回车,一般没有问题。
点击Edit-VirtualMachine Settigns-Option-SharedFolders-Add,选定要共享的文件夹并给这个文件夹命名,下一步。选定“Enable thisshare”,确定以后,vmware会把这个文件夹自动mount到/mnt/hgfs目录下。
备注:是否成功和ubuntu与vmwaretools的版本有关,需要彼此匹配。
8.直接挂接物理硬盘或者硬盘分区
不过vmware也是支持直接mountHost机器的磁盘,方法是在虚机设置里新建磁盘,类型选“Usephysicaldisk(foradvanced users)”,再选定磁盘和分区就可以。但是这样的操作可能会引会文件系统的不一致,导致错误,不推荐使用。
9.用ISO文件
虚拟机里面的光驱可以有物理光驱和ISO文件两种,我们可以把我们的文件重点制件成ISO文件(用WinIso),然后在Linux中作为CDROM挂接。
6. Samba安装
Ubuntu下samba的安装设置
步骤1:Ubuntu下安装samba
#apt-getinstall samba4
#apt-getinstall smbfs
步骤2:添加linux用户
#useradduser1 //添加用户名user1
#passwduser1 //给用户名user1添加密码
#mkdir/home/user1 //建立user1的home目录,如果不用这个用户名来登陆linux,此步骤不是必需
#chown-R user1:user1 /home/user1 //给user1的home目录设置好权限
步骤3:给samba服务器添加用户
说明:登陆samba的用户必须已经是linux中的用户
#smbpasswd-a user1 //添加并给user1设置samba密码
步骤4:smb.conf设置
#cd/etc/samba //进入设置目录
#mv smb.conf smb.conf.bak//做好备份,直接将系统默认配置文件改名
#vimsmb.conf //建立和配置smb.conf文件
[global]
workgrop=x1 //X1为你局域网中的工作组名
serverstring=x2 //x2为你linux主机描述性文字,比如:samba server。
security=user//samba的安全等级,user代表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改成share则不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
[x3] //方框号中的x3这个名字可以随便取,只是在win的网上邻居中显示的共享文件夹名
path=/home/x4//x4为你要共享的文件夹名,在共享前还要建立这个文件夹,并设好权限以便访问,下面会说明。
validusers=user1 //这个x4共享目录只允许user1这个用户进入
public=no //no表示除了user1这个用户,其它用户在进入samba服务器后看不见x4这个目录,如果为yes,虽然能看见x4这个目录,但除了user1这个用户能进入这个目录,其它人进不了。
writable=yes //允许user1在x4目录中进行读和写操作,反之no
//存盘退出
#testparm //检查一下语法错误,比如拼错
步骤5:建立共享目录
#mkdir /home/x4
#chown -R user1:user1 /home/x4 //因为是root建立的目录,其它用户只有读的权限,所还得把权限改一下。当然也可以简单的用#chmod 777 /home/x4。还有个问题就是共享里目录的文件如果有些能访问有些不能访问,那肯定也是权限的问题,进入/home/x4,直接#chmod 777 *来解决。
步骤6:重启samba服务
#/etc/init.d/samba restart
7. windows客户端连接到samba服务器
首先确保你的服务端已经配置好samba并成功启动服务,方法可参考此文章,我们就可以从Windows 客户端通过Windows网络连接到Samba,这里以 Windows XP 为例,有两种方法:
1、网上邻居--查看工作组计算机--SambaServer
2、打开运行(windows键+R),输入配置samba服务器的主机名或者IP(格式:\\192.168.1.98)
3、进入samba可以看到我们配置的共享目录名,此文章中的步骤4配置的为share
4、第一次登录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此文章中的步骤6配置的为username的用户名,可勾选记住我的密码,以后在此机器访问samba服务器就可以直接登录了。
8. cvs客户端设置
ubuntu有两种cvs客户端程序:cvs和cvsnt。
我安装了cvsnt
0. 安装cvsnt
1. 在~/.bashrc设置CVSROOT变量:
exportCVSROOT=:pserver:lizhongkan@192.168.0.110:/export/home/cvsroot
改了以后,用户需要重新注册
2. 创建cvs目录 mkdir~/cvsroot
3. cdcvsroot
cvs login
xxx(密码)
4.checkout项目:
cvs co a/b/project/src
5. 常用命令:(斜杠后表示缩写)
cvs checkout / co
cvs update / up
cvs commit / ci
查看一个文件的提交情况:cvs logfilename
对比两个版本文件的情况:cvs diff -r version_1 version_2 file_name
6. 获得一个文件的历史版本
cvs update -r 1.3 test.c
-r 后,文件成为一个tag,是无法修改的,需重新从根目录checkout
9. 安装 vim
sudo apt-get install vim
10. 安装vfftp
sudoapt-get install vsftpd
察看是否打开21端口
Sudonetstat –tulnp | grep 21
登陆
ftp localhost
输入Ubuntu的用户名、密码登陆
ls(会显示home目录的文件)
运行:
standalone
最普通的方式
Sudoservice vsftpd
5、软路由器怎么搭建
准备好电脑和U盘后你还需要准备软路由系统固件,比如LEDE官网(点蓝色字可直达LEDE官网)就有固件下载,或者恩山论坛也有许多大神编译的OpenWRT固件,如果嫌弃LEDE不更新,那大家可以找喜欢的OpenWRT固件下载就好了,我使用恩山这个大佬编译的固件做演示大佬固件介绍和下载页面直达。
可以看到,一般在固件发布页面,作者会对固件介绍,比如有哪些插件,以及OpenWRT固件的初始登录账号和密码,以及最重要的固件下载地址,有的是通过百度网盘分享,有的蓝奏云、115分享之类的。
下载过程都是大同小异的~可以看到做为演示的这个固件介绍页面就提供了用户名和密码、下载地址等关键信息~我们需要找到下载址址进入。
为什么需要装一台软路由?
现如今光纤到户,宽带提速降价,就拿我们当地的电信、联通和移动来说,基本网速都在300M,而普通家用的路由器性能是不足以发挥最大网速,因此搭建/购买一台软路由是有必要的(小声讲:其实我喜欢折腾)。
关于怎么在软路由搭建kodi和软路由的搭建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