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双软路由数据包怎么传送的,以及双软路由数据包怎么传送的视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1、路由器是如何是如何实现网间数据的传输的?
靠路由表,一个IP和端口对应的表项。路由器接入网络之后会和其它路由器通信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而且还会根据进入报文的源IP来更新自己的路由表。就是将端口和IP对应起来。
当路由表建立起来后,需要转发报文的时候会根据所要转发报文的目的IP查找路由表。找到转发的端口,向该端口转发报文。报文就会送到目的地了。当路由表中找不到目的IP的端口,就向一个默认的端口转发。这条路由成为默认路由。
说的很粗略,但大致意思也说明白了。我不想复制——粘贴,自己总结的。
2、数据包如何从一个路由器发送到另外一个路由器
应用层产生数据流,
表示层和会话层对用户是透明的,所以不作阐述
到传输层后,进行数据流的分段和初步校验
到网络层,分段后的数据被打包,称为数据包.数据在这里被路由选路.
当数据包进入数据链路层后,就被加上mac地址等字段,封装为数据帧.这里也进行一次校验.
数据帧进入物理层,被编译为比特,通过介质传输.
补充:如你所看上面我告诉你的,你从网络层开始看就行.我把osi的7层作用写出来,是让你串联知识点.当然路由器是3层设备,它只需要知道IP就够(也就是数据包),至于上层的是什么它可以不管.不过现在市面已经有多层交换机,可以连传输层的会话端口也管上.这里也是拓展一下.
至于你的第二个问题,数据包每被路由器交换一次,或是说每经过一跳.包头的源IP,数据帧里的源和目的MAC地址也改变,但目的IP地址永远不改变.
路由器间的通信只管封装IP包,到了交换机才封装帧头.这点你得清楚,如果路由器连帧头的封装都管,难道叫它为第2和3层设备?!就目前来说,只有3层交换机做得到这点,其他一概不能.
接收时则为逆序,比特转换为帧,去帧头,去包头,重组.最后交回应用层.
如你画图,PC发包给路由器R1,那么这个包的源MAC地址和源IP地址,都将改为R1连接PC那个端口的地址.而目的MAC地址则改为R2左边端口(即数据进入的那个端口)的MAC地址.
对的,数据包到了R2后,源MAC和源IP就改为R2的,目的MAC就改为PC2
是数据包从哪个口进,就把那个口的IP和mac地址改到包里面去.
哇,拿你的分还真的不容易................啊!!!
抱歉,是我的失误.是高层的设备具有下层的封装能力,但低层设备不具有高层的封装能力
3、路由器如何转发数据包?
发送端的数据向外发送一个数据包;系统判断这个数据包的目标地址是否在同一个网段;若与发送机属于同一网段,系统直接将数据包封装成帧,通过二层设备发送到本网段内的目标地址;
若不在同一网段,系统将数据包转发到网关,重新封装;网关查看数据包送达的目标ip地址;系统根据目标ip地址查找路由表,决定转发端口;重新封装转发到下一个路由器;
IP数据包到路由器之后,它读去IP包头的目标IP地址,然后查看路由表,根据路由协议算法,确定一条最佳的路径。
扩展资料:
路由器最主要的功能可以理解为实现信息的转送。因此,我们把这个过程称之为寻址过程。因为在路由器处在不同网络之间,但并不一定是信息的最终接收地址。所以在路由器中, 通常存在着一张路由表。
根据传送网站传送的信息的最终地址,寻找下一转发地址,应该是哪个网络。其实深入简出的说,就如同快递公司来发送邮件。邮件并不是瞬间到达最终目的地,而是通过不同分站的分拣,不断的接近最终地址,从而实现邮件的投递过程的。
路由器寻址过程也是类似原理。通过最终地址,在路由表中进行匹配,通过算法确定下一转发地址。这个地址可能是中间地址,也可能是最终的到达地址。
关于双软路由数据包怎么传送的和双软路由数据包怎么传送的视频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