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linux如何实现集群的知识,其中也会对linux建立群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1、什么是Linux集群
集群通信系统是一种计算机系统,
它通过一组松散集成的计算机软件和/或硬件连接起来高度紧密地协作完成计算工作。简单地说,集群(cluster)就是一组计算机,它们作为一个整体向用户提供一组网络资源。这些单个的计算机系统就是集群的节点(node)。一个理想的集群,用户是不会意识到集群系统底层的节点的。在他们看来,集群是一个系统,而非多个计算机系统。并且集群系统的管理员可以随意增加和删改集群系统的节点。
集群已不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早在七十年代计算机厂商和研究机构就对集群系统进行了研究和开发。这些系统不为大家熟知,是因为它主要用于科学工程计算。直到Linux集群的出现,集群的概念才得以广泛传播。集群系统主要分为高可用(High
Availability)集群,简称HA集群,和高性能计算(High Perfermance Computing)集群,简称HPC集群。
在Linux出现前,集群系统采用的操作系统主要有VMS、UNIX和WindowsNT。到九十年代末期,linux操作系统不断走向成熟,它的健壮性不断增强,并且提供了GNU软件和标准化的PVM、MPI消息传递机制,最重要的是Linux在普通PC机上提供了对高性能网络的支持,这样就大大推动了基于Linux的集群系统的普及和发展。
2、如何成功创建Linux集群
很多小型组织使用了KVM虚拟化,但却无法在主机发生故障时采取相关措施保证高可用性。本文介绍如何采取简单的方式确保虚拟机的高可用性。你可以使用任一Linux发行版的KVM,但是这些Linux发行版在集群功能方面存在差异。Pacemaker堆栈源于SUSE,红帽在最近的版本中才确定其集群实现方式。因此在本文中我将介绍如何在OpenSuSE 13.1 下配置集群。 图1. KVM高可用架构概览假定集群中的节点已经连接到了SAN。如果集群中的节点还没有连接到SAN,那么将虚拟主机连接到Linux SAN并不复杂,当然你也可以使用SAN设备。然而我们在本文中采用的方式—使用OCFS 2共享文件系统构建集群—只有在使用SAN时才是有效的。配置KVM高可用集群的步骤如下所示:创建基础集群在SAN共享存储上配置OCFS2集群文件系统使用SAN磁盘作为后端存储,安装虚拟机为虚拟机配置Pacemaker集群资源验证集群配置创建基础集群在Open SUSE 13.1下使用命令zypper in pacemaker ocfs2-tools lvm2-clvm 安装构建集群所必需的软件包,开始创建基础集群。集群包括两层。较低的层称之为corosync转载仅供参考,版权属于原作者。祝你愉快,满意请采纳哦
3、基于Linux自己初步搭建Kubernetes(k8s)集群基础,详细教程
k8s官方网站:,可自行查看相关文档说明
k8s-master:Ubuntu--192.168.152.100
k8s-node01:Ubuntu--192.168.152.101
k8s-node02:Ubuntu--192.168.152.102
全部已安装docker,未安装可根据官方文档安装:
1,禁止swap分区
K8s的要求,确保禁止掉swap分区,不禁止,初始化会报错。
在每个宿主机上执行:
2,确保时区和时间正确
时区设置
3,关闭防火墙和selinux
ubuntu 查看防火墙命令,ufw status可查看状态,ubuntu20.04默认全部关闭,无需设置。
4,主机名和hosts设置(可选)
非必须,但是为了直观方便管理,建议设置。
在宿主机分别设置主机名:k8s-master,k8s-node01,k8s-node02
hosts设置
1,更改docker默认驱动为systemd
为防止初始化出现一系列的错误,请检查docker和kubectl驱动是否一致,否则kubectl没法启动造成报错。版本不一样,docker有些为cgroupfs,而kubectl默认驱动为systemd,所以需要更改docker驱动。
可查看自己docker驱动命令:
更改docker驱动,编辑 /etc/docker/daemon.json (没有就新建一个),添加如下启动项参数即可:
重启docker
需要在每台机器上安装以下的软件包:
2,更新 apt 包索引并安装使用 Kubernetes apt 仓库所需要的包
安装软件包以允许apt通过HTTPS使用存储库,已安装软件的可以忽略
3,下载公开签名秘钥、并添加k8s库
国外 :下载 Google Cloud 公开签名秘钥:
国内:可以用阿里源即可:
请注意,在命令中,使用的是Ubuntu 16.04 Xenial 版本, 是可用的最新 Kubernetes 存储库。所以而非20.04 的focal。
4,更新 apt 包索引,安装 kubelet、kubeadm 和 kubectl,并锁定其版本
锁定版本,防止出现不兼容情况,例如,1.7.0 版本的 kubelet 可以完全兼容 1.8.0 版本的 API 服务器,反之则不可以。
只需要在master上操作即可。
1,初始化错误解决(没有报错的可以跳过这条)
错误提示1:
原因:kubectl没法启动,journalctl -xe查看启动错误信息。
解决方案:k8s建议systemd驱动,所以更改docker驱动即可,编辑 /etc/docker/daemon.json (没有就新建一个),添加如下启动项参数即可:
重启docker和kubectel
错误提示2:
原因:初始化生产的文件,重新初始化,需要删除即可
错误提示3:
解决方法:重置配置
2,初始化完成
无报错,最后出现以下,表示初始化完成,根据提示还需要操作。
根据用户是root或者普通用户操作,由于大多环境不会是root用户,我也是普通用户,所以选择普通用户操作命令:
如果是root用户,执行以下命令:
初始化完成,用最后的提示命令 kubeadm join.... 在node机器上加入集群即可。
3,主节点pod网络设置
主节点支持网络插件:
这里安装Calico网络插件:
Calico官网提供三种安装方式,1)低于50个节点,2)高于50个节点,3)etcd datastore(官方不建议此方法)。
这里选择第一种:
安装完成后, kubectl get node 可查看节点状态,由NotReady变成Ready则正常,需要等几分钟完成。
1,node加入master节点
在所有node节点机器操作,统一已安装完成 kubelet、kubeadm 和 kubectl,用master初始化完成后最后提示命令加入,切记要用root用户。
加入成功后,提示如下:
再次查看kubelet服务已正常启动。
2,需注意的坑
1:加入主节点,需要 root 用户执行词条命令,才可以加入master主节点。
node在没有加入主节点master之前,kubelet服务是没法启动的,是正常情况,会报错如下:
原因是缺失文件,主节点master初始化 `kubeadm init`生成。
node节点是不需要初始化的,所以只需要用root用户`kubeadm join`加入master即可生成。
2:如果加入提示某些文件已存在,如:
原因是加入过主节点,即使没成功加入,文件也会创建,所以需要重置节点,重新加入即可,重置命令:
3,在master查看节点
加入完成后,在master节点 kubectl get node 可查看已加入的所有节点:
这里k8s集群创建完成,下一步使用可参考我的下一篇文章:k8s初步熟悉使用介绍,实践搭建nginx集群
关于linux如何实现集群和linux建立群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