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linux怎么分区合理,以及linux系统如何分区详解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
linux 如何分区才好?
谈到分区,不得不提到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是操作系统用以管理存储设备上文件的数据结构和方法集合。Linux 启动以后,会在内存中创建一棵虚拟的文件系统树,所有系统已知的存储设备(例如磁盘分区、闪存盘、磁带)都被认为是这棵大树上的一个分叉,也称为一个加载点。有两个加载点是必要的。一个是 / (根目录或称根文件系统),一个是 swap (交换分区,用作虚拟内存)。有了这两个加载点,你的 Linux 就可以正常安装和使用了。 分区至少要有两个:一个用来加载 / ,文件系统可以选择 Ext3 或者 ReiserFS。(其他的文件系统你可以在你熟悉了 Linux 和了解其他文件系统的特性以后,再来尝试。) 另一个用来加载 swap,文件系统理所当然地选择 linux swap。 \"/\" 所在分区至少需要 3.5 G,否则安装过程会中断。如果将来要安装其他软件,例如 gnome 桌面环境或者一些游戏,则需要至少 5G。 swap 分区大小至少跟你的内存大小等同,推荐为物理内存的 1~2 倍,如果小于 1 倍,你将不能使用休眠到磁盘的功能。当然,如果担心以后会使用一些超大程序(如某些科学计算工具),那分 2~3 倍于内存大小的空间给它也可以,日后还可以酌情增减交换分区的大小和数量。 对于不清楚 Linux 加载点作用的朋友,你可以先使用两个必需分区运行 Linux。当你愿意、喜欢或者有特殊需要继续使用 Linux 的时候,你再给 Linux 添加空间。这样你可以充分使用你的硬盘。例如有些人在 /home 里存放了自己下载的很多歌曲,但又不想日后重装系统时被格式化掉,你可以为 /home 单独分一个区,今后重装系统时不要格式化而是直接挂载这个分区到 /home 即可。由于 /usr 目录非常庞大而又很少改动,/var 经常变化,也可能很庞大,有些人喜欢单独为它们分区。 不用担心再添加空间会很困难。如果某个分区显得小了,只需要(利用磁盘的空闲空间或删除一个无用分区)创建一个更大的分区,把它挂载到一个临时目录,然后把现有分区里的文件复制到这个临时目录里,接着修改 /etc/fstab,将原来加载点对应的分区修改成那个新的分区,然后重启即可,而你对程序的相关设置不会改变。 (1)对于 win 系统,不建议使用两个以上主分区,建议用一个主分区+一个大扩展分区,扩展分区本身就是一个主分区。 (2)安装 linux 之前,务必在硬盘上留出空闲空间,或者在 win 自身环境里删除一个分区备用,也可用 pqmagic,但完成操作一定要重启进入一次 win 以便使硬件变更被系统识别出来,然后才能进行其他操作。绝不能格式化一个 win 分区用作 lin 分区!这是因为:在 magic linux 1.2/2.0 版本上,安装程序 MI 存在一个 BUG:格式化分区时并没有修改分区标识,导致该分区仍然被识别成原来的分区类型,这样直接格式化 win 分区成 lin 分区并安装系统后将不能启动。 (3)安装期间,不要删除 win 下的分区。特别是不能在 win 系统所在分区前方增、减分区,这将导致 win2000/xp/2003 不能启动(修复的方法是修改 boot.ini 文件,参见上面第 5 条“为何安装 linux 后我的 winxp/2003/2000 不能启动了?”)。若原来有 linux 分区,则尽量安装在原来的 linux 分区上,而不应该格式化掉一个原有的 win 分区。这样 win 就不会因为原来一个能识别的分区变得不可认识了,误认为它损坏了,从而造成检测硬盘、启动缓慢等现象。在 win “管辖范围外”安装其他系统,win 将不予理会。这个问题比较普遍,尤其是 win 2000,一些 win 论坛也有深入探讨。 有这样几个区是一定要分的: 1./——根目录,即主分区 2.交换空间(swap)——作为系统虚拟内存 3./boot——它包含了操作系统的内核和在启动系统过程中所要用到的文件,建这个分区是有必要的,因为目前大多数的PC机要受到BIOS的限制,况且如果有了一个单独的/boot启动分区,即使主要的根分区出现了问题,计算机依然能够启动。这个分区的大小约在50MB—100MB之间。但是如果想用LILO启动Red Hat Linux系统的话,含有/boot的分区必须完全在柱面1023以下。又由于8GB后的数据LILO不能读取,所以Red Hat Linux要安装在8GB的区域以内。 4./usr——是 Linux系统存放软件的地方,如有可能应将最大空间分给它。 5./home——是用户的home目录所在地,这个分区的大小取决于有多少用户。如果是多用户共同使用一台电脑的话,这个分区是完全有必要的,况且根用户也可以很好地控制普通用户使用计算机,如对用户或者用户组实行硬盘限量使用,限制普通用户访问哪些文件等。其实单用户也有建立这个分区的必要,因为没这个分区的话,那么你只能以根用户的身份登陆系统,这样做是危险的,因为根用户对系统有绝对的使用权,可一旦你对系统进行了误操作,麻烦也就来了。 6./var/log——是系统日志记录分区,如果设立了这一单独的分区,这样即使系统的日志文件出现了问题,它们也不会影响到操作系统的主分区。 7./tmp——用来存放临时文件。这对于多用户系统或者网络服务器来说是有必要的。这样即使程序运行时生成大量的临时文件,或者用户对系统进行了错误的操作,文件系统的其它部分仍然是安全的。因为文件系统的这一部分仍然还承受着读写操作,所以它通常会比其它的部分更快地发生问题。 8./bin——存放标准系统实用程序。 9./dev——存放设备文件。 10./opt——存放可选的安装的软件。 11./sbin——存放标准系统管理文件。 最后才是重点: 一般来说我们需要一个SWAP分区,一个/boot分区,一个/usr分区,一个/home 分区,一个/var/log分区。
Linux安装系统时应该怎么设置分区
第一种:Linux标准分区,至少需要swap,boot分区和 / 分区,boot是系统的引导分区,/ 分区下还可以细分为/home, /usr, /var 等等。如果是初学入门,建议你就分一个boot分区,给boot分区500M就可以了,一个swap分区,大小为内存的两倍,其他都给跟分区,多熟悉一下linux的分区。
另外一种:LV 叫做逻辑卷,这个中分区的主要优点是可以动态增加磁盘分区的大小,在不重启系统的情况下可以增加磁盘分区的大小。 若是初学者,还是用标准分区多熟悉熟悉再说。
怎样给linux操作系统分区?
1、磁盘分区格式说明
linux分区不同于windows,linux下硬盘设备名为(IDE硬盘为hdx(x为从a—d)因为IDE硬盘最多四个,SCSI,SATA,USB硬盘为sdx(x为a—z)),硬盘主分区最多为4个,不用说大家也知道…..所以主分区从sdb1开始到sdb4,逻辑
分区从sdb5开始,(逻辑分区永远从sdb5开始…)设备名可以使用fdisk –l查看。
2、分区详解
使用ssh远程连接工具登录到系统,使用fdisk -l命令查看磁盘状态。
此处可以看到两块硬盘hda和hdb,第一块硬盘hda是装好系统的。hdb硬盘是未进行分区的。
本例将这个10G的硬盘分区,分区计划:分一个主分区 ,大小3G,文件格式ext3。三个逻辑分区,大小分别为2G,2G,3G。实际分区个数和大小可论情况所定。
下面就是分区的详细步骤,由于是每一步都进行了截图和说明,内容略显复杂,其实很简单。
输入 fdisk /dev/hdb 然后回车,给硬盘进行分区。如下图:
输入n回车新建分区,接着再输入p回车新建主分区,如图:
此处要求选择分区号在1-4间,输入1回车
First cylinder (1-20805, default 1):这里是设置分区起始的柱面,直接回车选择默认即可,回车后如下图:
Last cylinder or +size or +sizeM or +sizeK (1-20805, default 20805):此处是设置分区结束柱面,+3G表示从起始柱面开始向后3G结束,也是是设置分区大小为3G,输入+3G后回车,如下图所示:
此处可输入p查看分区是否成功,输入p回车,如下图:显示分区成功
接下来我们就划分扩展分区,按n回车
这里输入e,表示创建扩展分区,输入e回车
输入分区号2回车
此处直接按回车键,表示选择默认
此处也是直接回车选择默认,表示将划分第一个主分区后的磁盘全部划分个这个逻辑分区
此处可在此输入命令p查看当前分区状态,如下图
此处就开始划分扩展分区hdb2下的逻辑分区吧!接着上图,输入命令n回车
此处输入l表示选择创建逻辑分区,输入l回车
此处直接使用回车,表示选择默认
此处输入+2G,表示划分分区大小为2G,输入+2G回车
此处要按计划再划分出两个逻辑空间,输入n回车,然后输入l回车选择逻辑分区,然后直接回车选择默认起始柱面,输入+2G回车设置分区大小
下面就要将扩展分区的磁盘大小全部分给最后一个逻辑分区,输入n回车,然后输入l选择逻辑分区,然后直接回车选择默认起始柱面,最后不设置磁盘大小直接回车
再次输入p查看当前分区状态
划分的空间与我们计划划分相同,最后输入w回车,进行保存退出。
再次使用fdisk -l命令就可以查看到磁盘hdb已经分区成功。
磁盘划分成功,下面就要对分区进行格式化了
使用命令 mkfs -t ext3 /dev/hdb1
mkfs -t ext3 /dev/hdb5
mkfs -t ext3 /dev/hdb6
mkfs -t ext3 /dev/hdb7
分别对磁盘进行格式化处理,格式化为ext3文件类型。
linux如何分区合适?
那看你用做什么了。
linux分区一般没有定数,
只要空间够用怎么分都行。
一般三个分区
跟目录/, 引导分区/boot,交换分区swap
一般/boot分区100M就够了,swap没有定数,说是1.5到2倍内存大小,不过一般和内存一样大就行了。
剩下的都给/分区。
如果是多个用户的话,为了保护用户的数据,给/home单独一个分区。
10G应该就够了。
如果是单用户做桌面版的话,
分区最简单,一个swap分区,一个/就够了,最多加一个/boot
这样好处就是不用考虑具体分区的分配空间,所有东西都弄一起。
如果是服务器,/boot分区100M,其他分区大小不好给出来。总之/usr,/var,/opt这三个分区最占空间,给这三个分区尽量分配更大的空间。其他的分区自己斟酌。
生产场景如何对linux系统进行合理规划分区?
分区的根本原则是简单、易用、方便批量管理。根据服务器角色定位建议如下:
①单机服务器:如8G内存,300G硬盘
分区: /boot 100-200M,swap 16G,内存大小8G*2,/ 80G,/var 20G(也可不分),/data 180G(存放web及db数据)
优点:数据盘和系统盘分开,有利于出问题时维护。
RAID方案:视数据及性能要求,一般可采用raid5折中。
②负载均衡器(如LVS等)
分区:/boot 100-200M,swap 内存的1-2倍,/ ,
优点:简单方便,只做转发数据量很少。
RAID方案:数据量小,重要性高,可采用RAID1
③负载均衡下的RS server
分区: /boot 100-200M,swap 内存的1-2倍,/
优点:简单方便,因为有多机,对数据要求低。
RAID方案:数据量大,重要性不高,有性能要求,数据要求低,可采用RAID0
④数据库服务器mysql及oracle如16/32G内存
分区:/boot 100-200M,swap 16G,内存的1倍,/ 100G,/data 剩余(存放db数据)
优点:数据盘和系统盘分开,有利于出问题时维护,及保持数据完整。
RAID方案:视数据及性能要求主库可采取raid10/raid5,从库可采用raid0提高性能(读写分离的情况下。)
⑤存储服务器
分区:/boot 100-200M,swap 内存的1-2倍,/ 100G,/data(存放数据)
优点:此服务器不要分区太多。只做备份,性能要求低。容量要大。
RAID方案:可采取sata盘,raid5
⑥共享存储服务器(如NFS)
分区:/boot 100-200M,swap 内存的1-2倍,/ 100G,/data(存放数据)
优点:此服务器不要分区太多。NFS共享比存储多的要求就是性能要求。
RAID方案:视性能及访问要求可以raid5,raid10,甚至raid0(要有高可用或双写方案)
⑦监控服务器cacti,nagios
分区:/boot 100-200M,swap 内存的1-2倍,/
优点:重要性一般,数据要求也一般。
RAID方案:单盘或双盘raid1即可。三盘就RAID5,看容量要求加盘即可。
够仔细吧!这是黑马程序员老师讲解的PPT内容,希望帮到你了!
关于linux怎么分区合理和linux系统如何分区详解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