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各位分享软路由nat差什么意思的知识,其中也会对软路由 硬路由 nat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本文目录一览:
- 1、路由器NAT什么意思?
- 2、路由器里面 dmz、虚拟服务器、nat 3个功能是不是差不多的啊,有何区别呢?
- 3、软路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 4、桥接模式是什么意思?NAT模式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NTA改为桥接模式会怎样? 怎样恢复?
- 5、请问NAT和路由的区别?
- 6、hmcl nat类型差怎么改
1、路由器NAT什么意思?
这个是IPV4的网络地址转换协议。
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网络地址转换)是1994年提出的。当在专用网内部的一些主机本来已经分配到了本地IP地址(即仅在本专用网内使用的专用地址),但现在又想和因特网上的主机通信(并不需要加密)时,可使用NAT方法。”
简单来说就是把你电脑的私网IP地址转换成公网IP地址然后再互联网进行访问的一种协议(规则)
那你肯定又要问了,什么是IP地址,啥又是公网和私网,为什么要这么做?
作为一个网络专业的同学,如果你有兴趣,慢慢看下来
首先,什么是IP地址,IP相当于电脑的身份证号码,正常情况下(为什么要说正常情况,下面会告诉什么是不正常)每台电脑都有自己的唯一的身份证号码,怎么看到呢。在电脑上,按下开始键+R键(开始键就是
)
键盘不一样可能会有点点差别,然后输入CMD,确定,在黑色的框框中输入ipconfig你就能看到一堆的东西
这就就你电脑的IP地址,现在我们大部分用的是IPv4,即IP的第四个版本,由32位地址组成(你说我骗你,192.168.10.50这明明就只有10位数,就算加上 小数点也就14位,那里来的32位。32位是用2进制来算的,电脑显示的是10进制。啥又是2进制……你就自己百度了解了)简单说就是0.0.0.0到255.255.255.255,这些就是IPv4地址。为什么不是0.0.0.0-999.999.999.999呢, 这就是二进制的奇妙之处了。其实用二进制显示IPv4的地址范围是0000.0000.0000.0000到1111.1111.1111.1111,二进制种只有0和1。
好了,这一看,IPv4地址一共有多少个呢?2的32次方=4294967296。是不是看起来很多,实际上这些IP还有一些是不能用的,为什么呢,太深奥了,反正你就知道他用不了就对了。那你说真的能用的也有40亿个吧。嗯,40亿个IP,人都不止40亿啦。一人分半个IP地址都分不到。况且,每个人还不止一台网络设备,你的手机、平板、网络电视、机顶盒、甚至能连Wifi的空调、冰箱都要用到IP地址的。那IP地址不够了怎么办呢,于是就出现了不正常的现象
世界上大家定出了个标准,把一部分IP地址作为私网地址(可以自己规划),另外的作为公网地址(还有什么组播地址啥的就不说了)。只有公网地址才能在互联网中进行互相访问,私网地址需要转换成公网地址才能到网络中访问。规定中的私网地址是10.0.0.0/8 172.16.0.0/12 192.168.0.0/16.所以你就会发现,很多人家里的IP地址都是192.168.1.1啊192.168.0.1之类的。因为这是私网地址,自己随便用,不用钱,公网IP是需要向网络运营商花钱购买的。
那私网地址怎么转换到公网,说的就是这个NAT了,出了IP地址外,还有一个东西叫端口号,其实你每打开一个网页,就进行了一次通信,通信过程就是你的IP地址:端口号----服务器IP地址:端口号。那NAT就利用了这个端口(端口号是1-65535,部分端口号是固定的,可以随机使用的是1024-65535)
网络传输是这样的
于是使用NAT就成了这样:
当192.168.1.1需要访问服务器的时候,运营商会把你的IP转成公网IP加上端口号送到服务器那,但你的这次访问结束后,收回这个端口号供其他主机使用,那么,一个公网IP就可以给很多私网IP对应使用了,于是IPv4的可用量就提高了N倍。但还是不够用……所有后来有了IPv6,有128位地址。
你看到了现在又要说我了,这不是运营商做的NAT吗,关我路由器的NAT什么事……这……其实都是路由器干的事,运营商的路由器长的比较大个,但功能上也是包括了家用路由器的所有基本功能的,甚至更厉害,而且!!!运营商不会给你公网IP,你打开你路由器看看,你通过拨号获取的到的IP地址是不是10开头或者172.16开头的,对的,这是我们上面说的私网IP,而你电脑是192.168开头的IP对不对~NAT可以多层转换,你电脑从192用路由器NAT转到172,运营商再把172转到公网IP到达互联网。如果你不是电信、联通、移动,中间可能还要再经过几次这种转换,转换多了,网速啊什么的可能会受到影响。这就是运营商的骚操作了,这样它一个公网IP几乎可以供一大片区域用户使用。那你怎么知道你的这些IP是啥,转换了多少次。
自己电脑上的IP上面已经说了方法,如果想看自己公网IP,在百度上输入IP就能看到(公网IP会定期变换,运营商一般有很多个公网IP提供给一大片用户使用)
然后想知道自己经过了多少NAT,在刚刚那个输入ipconfig的小黑框里,输入tacertd -d 223.5.5.5 (这个命令是路由追踪,查询你到目标地址经过了哪些节点,223.5.5.5是阿里DNS)
可以看到1是我的路由器,2是光猫(光猫带PPPOE自动拨号,尝试过没办法取消),3是运营商的设备,4就到公网了。所以我这经过3次NAT才出去公网的。
嗯,说了这么多,相信你应该了解什么是NAT,有些东西太专业可能你也看不明白,就简化了,说的不是非常准确,但意思差不多。
2、路由器里面 dmz、虚拟服务器、nat 3个功能是不是差不多的啊,有何区别呢?
差不多。DMZ可以设置单个ip,像开放哪台服务器。可以建立一个主机开放端口。虚拟服务器是可以将IP和域名梆定的。并不需要和端口对应。NAT一般是流量或者协议相关的。这是我自己在网络方面的心得。
3、软路由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
软路由是指利用台式机或服务器配合软件形成路由解决方案,主要靠软件的设置,达成路由器的功能;而硬路由则是以特有的硬设备,包括处理器、电源供应、嵌入式软件,提供设定的路由器功能。
作用:软路由就是用软件模拟路由器的功能。 也就是说软路由可以在不用路由器的情况下,只用电脑网卡或者分线盒就能达到路由器的功能。
扩展资料:
软路由和硬件路由器的区别:
①软路由通常使用普通计算机充当,使用通用的操作系统,如linux或windows,因此路由设置事实上是windows或 linux的设置,或者是对计算机的配置。PC 可以是很旧的 486 或是再高级的 PC / 服务器。软件与硬件是独立分开的。
而硬件路由器,大多是基于嵌入式系统架构,以自行开发或是现成的嵌入式操作系统如Vxworks , Montavista, uClinux 等等为操作系统,再配合系统厂商自行开发的路由软件,软件与硬件是互相配合的。
硬件路由器采用专门的操作系统,因此采用超级终端(计算机)通过 console实现对路由器的管理。对硬件路由器的管理通常采用专用命令行、图形界面或网管软件实现。
②硬件架构:软件路由器的硬件架构是通用的,适用各种不同的应用软件安装使用,不是只为路由器而设计;而硬件路由器的硬件架构是专为路由器而设计的,有些 CPU 更是为网络应用而开发。
③硬件组装:软件路由器使用者可能必须自行组装硬件,一般的 PC 可能没有网络卡 (例如很旧的 486) 或是只有一张网络卡,使用者必须自行安装额外的网络卡,以满足路由的功能。硬件可能会有兼容性的问题,使用者必须自行解决。
而硬件路由器使用者无须自行组装硬件,硬件的搭配设计已由系统厂商完成,并经过严格的测试,不会有不兼容的情况。
④软件安装:软件路由器使用者必须自行安装软件,有些软件是免费的,有些是要付权利金;而硬件路由器使用者则无须自行安装软件,软件是内含在产品的闪存里的。
⑤软件维护:软件路由器提供免费的软件通常是非商业化的开放程序代码,一般是由一些散落各地的专家因为兴趣来参与开发与修改。功能的完整性与除错无法保证;硬件路由器的软件功能则是由推出产品的系统厂商自行开发,一致性高。
功能的增加以及除错是由来系统厂商维护,使用者只需做软件升级,升级软件的取得有确实的管道,售后服务有保障。
⑥搭配性:软件路由器软件必须迁就现成的硬件 (如 PC ) 以及现成的操作系统(如 Windows 以及 Linux) ,硬件与操作系统都不是为专为网络 /路由功能而设计的。稳体性无法一概而论,使用者必须付出相对的成本、时间、精力、与金钱。
而硬件路由器的软件与硬件,采用嵌入式操作系统并互相搭配,所以整体设计精简而有效率,不但稳定,而且架设容易,产品成本加上使用者付出的成本也相对较低。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软路由
4、桥接模式是什么意思?NAT模式是什么意思? 如果把NTA改为桥接模式会怎样? 怎样恢复?
桥接模式和NAT模式的意思分别是:
1、桥接模式:猫工作的模式是桥接模式,是指猫要连路由器后去拨号。
2、 NAT英文全称是“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中文意思是“网络地址转换”模式。
NET模式它是一个IETF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一个公用IP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也就是说,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
如果把NTA改为桥接模式会:由于两个路由性能差距,改桥接后省不了多少时间。但是如果路由性能比较好,而tplink性能差一些,那么最终延迟就有可能会增加。
如果是要恢复,只需要按照与之前相对的方向进行即可,连接时吧tplink换成pppoe就可以了。
5、请问NAT和路由的区别?
最近看到很多人在询问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是什么,功能如何,有何区别,笔者就这些问题简单的做些解答。
首先说HUB,也就是集线器。它的作用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将一些机器连接起来组成一个局域网。而交换机(又名交换式集线器)作用与集线器大体相同。但是两者在性能上有区别:集线器采用的式共享带宽的工作方式,而交换机是独享带宽。这样在机器很多或数据量很大时,两者将会有比较明显的。而路由器与以上两者有明显区别,它的作用在于连接不同的网段并且找到网络中数据传输最合适的路径 ,可以说一般情况下个人用户需求不大。路由器是产生于交换机之后,就像交换机产生于集线器之后,所以路由器与交换机也有一定联系,并不是完全独立的两种设备。路由器主要克服了交换机不能路由转发数据包的不足。
总的来说,路由器与交换机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工作层次不同
最初的的交换机是工作在OSI/RM开放体系结构的数据链路层,也就是第二层,而路由器一开始就设计工作在OSI模型的网络层。由于交换机工作在OSI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所以它的工作原理比较简单,而路由器工作在OSI的第三层(网络层),可以得到更多的协议信息,路由器可以做出更加智能的转发决策。
(2)数据转发所依据的对象不同
交换机是利用物理地址或者说MAC地址来确定转发数据的目的地址。而路由器则是利用不同网络的ID号(即IP地址)来确定数据转发的地址。IP地址是在软件中实现的,描述的是设备所在的网络,有时这些第三层的地址也称为协议地址或者网络地址。MAC地址通常是硬件自带的,由网卡生产商来分配的,而且已经固化到了网卡中去,一般来说是不可更改的。而IP地址则通常由网络管理员或系统自动分配。
(3)传统的交换机只能分割冲突域,不能分割广播域;而路由器可以分割广播域
由交换机连接的网段仍属于同一个广播域,广播数据包会在交换机连接的所有网段上传播,在某些情况下会导致通信拥挤和安全漏洞。连接到路由器上的网段会被分配成不同的广播域,广播数据不会穿过路由器。虽然第三层以上交换机具有VLAN功能,也可以分割广播域,但是各子广播域之间是不能通信交流的,它们之间的交流仍然需要路由器。
(4)路由器提供了防火墙的服务
路由器仅仅转发特定地址的数据包,不传送不支持路由协议的数据包传送和未知目标网络数据包的传送,从而可以防止广播风暴。
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 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泛应用。
目前个人比较多宽带接入方式就是ADSL,因此笔者就ADSL的接入来简单的说明一下。现在购买的ADSL猫大多具有路由功能(很多的时候厂家在出厂时将路由功能屏蔽了,因为电信安装时大多是不启用路由功能的,启用DHCP。打开ADSL的路由功能),如果个人上网或少数几台通过ADSL本身就可以了,如果电脑比较多你只需要再购买一个或多个集线器或者交换机。考虑到如今集线器与交换机的 价格相差十分小,不是特殊的原因,请购买一个交换机。不必去追求高价,因为如今产品同质化十分严重,我最便宜的交换机现在没有任 何问题。给你一个参考报价,建议你购买一个8口的,以满足扩充需求,一般的价格100元左右。接上交换机,所有电脑再接到交换机上就行了。余下所要做的事情就只有把各个机器的网线插入交换机的接口,将猫的网线插入uplink接口。然后设置路由功能,DHCP等, 就可以共享上网了。
看完以上的解说读者应该对交换机、集线器、路由器有了一些了解,目前的使用主要还是以交换机、路由器的组合使用为主,具体的组合方式可根据具体的网络情况和需求来确定。
交换机与路由器的区别
计算机网络往往由许多种不同类型的网络互连连接而成。如果几个计算机网络只是在物理上连接在一起,它们之间并不能进行通信,那么这种“互连”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此通常在谈到“互连”时,就已经暗示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是可以进行通信的,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计算机网络已经组成了一个大型的计算机网络,或称为互联网络,也可简称为互联网、互连网。
将网络互相连接起来要使用一些中间设备(或中间系统),ISO的术语称之为中继(relay)系统。根据中继系统所在的层次,可以有以下五种中继系统:
1.物理层(即常说的第一层、层L1)中继系统,即转发器(repeater)。
2.数据链路层(即第二层,层L2),即网桥或桥接器(bridge)。
3.网络层(第三层,层L3)中继系统,即路由器(router)。
4.网桥和路由器的混合物桥路器(brouter)兼有网桥和路由器的功能。
5.在网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即网关(gateway).
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时,一般不称之为网络互联,因为这仅仅是把一个网络扩大了,而这仍然是一个网络。高层网关由于比较复杂,目前使用得较少。因此一般讨论网络互连时都是指用交换机和路由器进行互联的网络。本文主要阐述交换机和路由器及其区别。
2 交换机和路由器
“交换”是今天网络里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从桥接到路由到ATM直至电话系统,无论何种场合都可将其套用,搞不清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交换。其实交换一词最早出现于电话系统,特指实现两个不同电话机之间话音信号的交换,完成该工作的设备就是电话交换机。所以从本意上来讲,交换只是一种技术概念,即完成信号由设备入口到出口的转发。因此,只要是和符合该定义的所有设备都可被称为交换设备。由此可见,“交换”是一个涵义广泛的词语,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二层的设备时,实际指的是一个桥接设备;而当它被用来描述数据网络第三层的设备时,又指的是一个路由设备。
我们经常说到的以太网交换机实际是一个基于网桥技术的多端口第二层网络设备,它为数据帧从一个端口到另一个任意端口的转发提供了低时延、低开销的通路。
由此可见,交换机内部核心处应该有一个交换矩阵,为任意两端口间的通信提供通路,或是一个快速交换总线,以使由任意端口接收的数据帧从其他端口送出。在实际设备中,交换矩阵的功能往往由专门的芯片(ASIC)完成。另外,以太网交换机在设计思想上有一个重要的假设,即交换核心的速度非常之快,以致通常的大流量数据不会使其产生拥塞,换句话说,交换的能力相对于所传信息量而无穷大(与此相反,ATM交换机在设计上的思路是,认为交换的能力相对所传信息量而言有限)。
虽然以太网第二层交换机是基于多端口网桥发展而来,但毕竟交换有其更丰富的特性,使之不但是获得更多带宽的最好途径,而且还使网络更易管理。
而路由器是OSI协议模型的网络层中的分组交换设备(或网络层中继设备),路由器的基本功能是把数据(IP报文)传送到正确的网络,包括:
1.IP数据报的转发,包括数据报的寻径和传送;
2.子网隔离,抑制广播风暴;
3.维护路由表,并与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这是IP报文转发的基础。
4.IP数据报的差错处理及简单的拥塞控制;
5.实现对IP数据报的过滤和记帐。
对于不同地规模的网络,路由器的作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在主干网上,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路由选择。主干网上的路由器,必须知道到达所有下层网络的路径。这需要维护庞大的路由表,并对连接状态的变化作出尽可能迅速的反应。路由器的故障将会导致严重的信息传输问题。
在地区网中,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网络连接和路由选择,即连接下层各个基层网络单位--园区网,同时负责下层网络之间的数据转发。
在园区网内部,路由器的主要作用是分隔子网。早期的互连网基层单位是局域网(LAN),其中所有主机处于同一逻辑网络中。随着网络规模的不断扩大,局域网演变成以高速主干和路由器连接的多个子网所组成的园区网。在其中,处个子网在逻辑上独立,而路由器就是唯一能够分隔它们的设备,它负责子网间的报文转发和广播隔离,在边界上的路由器则负责与上层网络的连接。
3 第二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传统交换机从网桥发展而来,属于OSI第二层即数据链路层设备。它根据MAC地址寻址,通过站表选择路由,站表的建立和维护由交换机自动进行。路由器属于OSI第三层即网络层设备,它根据IP地址进行寻址,通过路由表路由协议产生。交换机最大的好处是快速,由于交换机只须识别帧中MAC地址,直接根据MAC地址产生选择转发端口算法简单,便于ASIC实现,因此转发速度极高。但交换机的工作机制也带来一些问题。
1.回路:根据交换机地址学习和站表建立算法,交换机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一旦存在回路,必须启动生成树算法,阻塞掉产生回路的端口。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没有这个问题,路由器之间可以有多条通路来平衡负载,提高可靠性。
2.负载集中:交换机之间只能有一条通路,使得信息集中在一条通信链路上,不能进行动态分配,以平衡负载。而路由器的路由协议算法可以避免这一点,OSPF路由协议算法不但能产生多条路由,而且能为不同的网络应用选择各自不同的最佳路由。
3.广播控制:交换机只能缩小冲突域,而不能缩小广播域。整个交换式网络就是一个大的广播域,广播报文散到整个交换式网络。而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域,广播报文不能通过路由器继续进行广播。
4.子网划分:交换机只能识别MAC地址。MAC地址是物理地址,而且采用平坦的地址结构,因此不能根据MAC地址来划分子网。而路由器识别IP地址,IP地址由网络管理员分配,是逻辑地址且IP地址具有层次结构,被划分成网络号和主机号,可以非常方便地用于划分子网,路由器的主要功能就是用于连接不同的网络。
5.保密问题:虽说交换机也可以根据帧的源MAC地址、目的MAC地址和其他帧中内容对帧实施过滤,但路由器根据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TCP端口地址等内容对报文实施过滤,更加直观方便。
6.介质相关:交换机作为桥接设备也能完成不同链路层和物理层之间的转换,但这种转换过程比较复杂,不适合ASIC实现,势必降低交换机的转发速度。因此目前交换机主要完成相同或相似物理介质和链路协议的网络互连,而不会用来在物理介质和链路层协议相差甚元的网络之间进行互连。而路由器则不同,它主要用于不同网络之间互连,因此能连接不同物理介质、链路层协议和网络层协议的网络。路由器在功能上虽然占据了优势,但价格昂贵,报文转发速度低。
近几年,交换机为提高性能做了许多改进,其中最突出的改进是虚拟网络和三层交换。
划分子网可以缩小广播域,减少广播风暴对网络的影响。路由器每一接口连接一个子网,广播报文不能经过路由器广播出去,连接在路由器不同接口的子网属于不同子网,子网范围由路由器物理划分。对交换机而言,每一个端口对应一个网段,由于子网由若干网段构成,通过对交换机端口的组合,可以逻辑划分子网。广播报文只能在子网内广播,不能扩散到别的子网内,通过合理划分逻辑子网,达到控制广播的目的。由于逻辑子网由交换机端口任意组合,没有物理上的相关性,因此称为虚拟子网,或叫虚拟网。虚拟网技术不用路由器就解决了广播报文的隔离问题,且虚拟网内网段与其物理位置无关,即相邻网段可以属于不同虚拟网,而相隔甚远的两个网段可能属于不同虚拟网,而相隔甚远的两个网段可能属于同一个虚拟网。不同虚拟网内的终端之间不能相互通信,增强了对网络内数据的访问控制。
交换机和路由器是性能和功能的矛盾体,交换机交换速度快,但控制功能弱,路由器控制性能强,但报文转发速度慢。解决这个矛盾的技术是三层交换,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
4 第三层交换机和路由器的区别
在第三层交换技术出现之前,几乎没有必要将路由功能器件和路由器区别开来,他们完全是相同的:提供路由功能正在路由器的工作,然而,现在第三层交换机完全能够执行传统路由器的大多数功能。作为网络互连的设备,第三层交换机具有以下特征:
1.转发基于第三层地址的业务流;
2.完全交换功能;
3.可以完成特殊服务,如报文过滤或认证;
4.执行或不执行路由处理。
第三层交换机与传统路由器相比有如下优点:
1.子网间传输带宽可任意分配:传统路由器每个接口连接一个子网,子网通过路由器进行传输的速率被接口的带宽所限制。而三层交换机则不同,它可以把多个端口定义成一个虚拟网,把多个端口组成的虚拟网作为虚拟网接口,该虚拟网内信息可通过组成虚拟网的端口送给三层交换机,由于端口数可任意指定,子网间传输带宽没有限制。
2.合理配置信息资源:由于访问子网内资源速率和访问全局网中资源速率没有区别,子网设置单独服务器的意义不大,通过在全局网中设置服务器群不仅节省费用,更可以合理配置信息资源。
3.降低成本:通常的网络设计用交换机构成子网,用路由器进行子网间互连。目前采用三层交换机进行网络设计,既可以进行任意虚拟子网划分,又可以通过交换机三层路由功能完成子网间通信,为此节省了价格昂贵的路由器。
4.交换机之间连接灵活:作为交换机,它们之间不允许存在回路,作为路由器,又可有多条通路来提高可靠性、平衡负载。三层交换机用生成树算法阻塞造成回路的端口,但进行路由选择时,依然把阻塞掉的通路作为可选路径参与路由选择。
5 结论
综上所述,交换机一般用于LAN-WAN的连接,交换机归于网桥,是数据链路层的设备,有些交换机也可实现第三层的交换。路由器用于WAN-WAN之间的连接,可以解决异性网络之间转发分组,作用于网络层。他们只是从一条线路上接受输入分组,然后向另一条线路转发。这两条线路可能分属于不同的网络,并采用不同协议。相比较而言,路由器的功能较交换机要强大,但速度相对也慢,价格昂贵,第三层交换机既有交换机线速转发报文能力,又有路由器良好的控制功能,因此得以广播应用。
6、hmcl nat类型差怎么改
可以这样操作。
有的可以通过改DNS来变换nat类型,这个要根据路由器来决定的,有的路由器不支持改。nat类型:静态NAT,将内部本地地址和全局地址进行一对以的转换。动态NAT,定义合法地址池,然后采用动态分配方法映射到内部,动态一对一转换。NAT过载实现多对以一的映射。
软路由nat差什么意思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软路由 硬路由 nat、软路由nat差什么意思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